企业文化
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苑

聆听生命的回响

作者:徐静 时间:2025-04-07  【字体:

清晨6点的重庆还沉浸在靛蓝色的梦境里,我已经站在了马拉松的起点区域。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别在腰间的号码布,E区62538,这串数字被晨露浸得微微发潮。

周围挤满了陌生人,他们拉伸时呼出的白气在微冷的空气中交织成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准备迎接即将开始的奔跑。

发令枪响时,长江上的团团雾气也已逐渐散开。人群像解冻的春水般向前涌动,一波一波踏过计时毯,发出密集的鼓点声。

我打开运动记录APP计时,当耳机里响起“321开始”,这一刻突然意识到,人生中某些开始总是这样——既郑重其事又寻常不过,既万众瞩目又孤独自知。

跑到三公里处,晨雾仍未散尽,但暖暖的阳光已经像融化的黄油涂抹在街道两侧的黄桷树上。

我随着人群进入一条隧道,光线暗了下来,但大家好像更有激情了,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在混凝土墙壁间来回碰撞,形成连绵不绝的回声——

“加油!”“坚持住!”“你可以的!”那些陌生的嗓音在隧道的放大效应中融合成某种撼动人心的和声。

有个穿粉色运动衫的姑娘超过我时拍了拍我的肩膀,她的马尾辫在脑后欢快地跳跃;前方一位白发跑者的背影在隧道灯光下拖出长长的影子,他的小腿肌肉像老树根般虬结有力。

我的眼眶突然发热,某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在胸腔里膨胀。

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此刻却因为共同的目标产生了隐秘的联结,就像无数条独自流淌的小溪,在某个特定的峡谷中汇聚成河。

跑出隧道时,阳光像金箔片般洒在眼皮上。隐约能听到远处传来志愿者为庆祝到达终点的人欢呼雀跃,迷你跑的终点就在500米开外。

而马路对面,全马选手正在向反方向奔跑——我们的终点是他们的折返点。

我们隔着护栏擦肩而过,像两列朝相反方向行驶的列车。

我放慢脚步观察那些全马跑者,有人神色凝重如苦行僧,有人面带微笑仿佛在公园散步,也有网络达人全程持设备直播,汗湿的发梢、起伏的胸膛、规律摆动的双臂,都在诉说着我尚未体验过的漫长征程。

某个瞬间,我与一位全马跑者四目相对,她古铜色的脸上滑落汗珠,却对我竖起大拇指,嘴角扬起鼓励的弧度。

冲过迷你跑终点时,计时器显示40分17秒。

我弯腰撑着膝盖喘气,望着远处仍在奔跑的全马选手,突然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击中——即将步入三十岁的我,在人生的马拉松里,或许才刚跑完象征性的五公里。

领完补给包,志愿者将沉甸甸的奖牌挂在我脖子上,我坐在终点广场的台阶上揉着小腿肌肉。

阳光越来越烈,把奖牌晒得发烫。旁边有位阿姨正在帮同伴拍照,她们笑得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波斯菊。

我怔怔地望着她橘红色跑鞋上磨损的纹路,突然明白马拉松最迷人的地方或许正在于此——它让所有年龄都成为进行时,让所有限制都变成待突破的边界。

三十岁不是某个需要焦虑的终点线,而是无数可能性的起点。那些全马运动员教会我的,是人生这场长跑既不必羡慕别人的里程数,也无需为自己的配速焦虑。

回家的地铁上,运动服里的盐粒在皮肤上结晶成细小的钻石。我摩挲着奖牌上含苞待放的山茶花朵,想起隧道里那些回荡的加油声。

人生大概就是如此,我们都在各自的赛道上奔跑,时而交汇,时而分离。有人跑得快些,有人跑得远些,但真正重要的或许不是距离与速度,而是在精疲力竭时依然能听见内心的回声,在黑暗隧道里依然相信前方有光。

此刻,窗外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而我坐在书桌前,缓缓记录下心中的思绪万千,30岁这个数字突然变得柔软起来。

它不再是一道需要恐惧的门槛,而是像马拉松的里程碑一样,只是标记我跑过的路程。

毕竟,人生的赛道还长,而奔跑的姿态,永远比到达的时刻更重要。

集团简介
联系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