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
永不褪色的记忆
走得再久也留有温度,隔得再远也心有眷顾。
3月27日至31日,受中铁二十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雷位冰和总经理苗文怀委托,纪委书记赵刚带领部分职工代表和劳模工匠代表,前往青海、甘肃和陕西的6座烈士陵园,深切缅怀曾为青藏铁路、清绿铁路、襄渝铁路建设和祖国航天事业发展而牺牲的原铁道兵第十师革命先烈,寄托哀思、抚今追昔、鉴往知来……
在甘肃酒泉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曲强强 摄)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洒落在甘肃酒泉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内,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伴着春日的暖阳和微风,一半映照着明媚,一半寄托着思念。
赵刚一行与酒泉基地铁管处政委曾令发等,缓步绕行瞻仰,敬献花篮,整理挽联,追忆那段永不褪色的光荣岁月。
“回顾曾经的光辉历程,无数铁道兵战士用青春谱写壮丽的英雄凯歌,他们的精神犹如‘灯塔’,镌刻历史、照亮前路。”赵刚至情地讲道,伴着嘹亮的军号声,人们的思绪被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修建清绿铁路的过程中,因自然环境恶劣、施工地质复杂等原因,先后有多名战士光荣牺牲,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此。沧海桑田、岁月变迁,部队的番号在更迭,不变的是那份忠诚与担当和对祖国赤诚的爱。
看望慰问铁道兵烈士守墓人王晋桓老人(曲强强 摄)
为陈南朝、辛洪明等11名烈士义务守墓近30年的王晋桓老人与中铁二十局祭奠组同志连续第11年相聚在此,向大家诉说着清绿铁路建设期间,铁道兵战士听党指挥、敢打必胜、顽强不屈的英勇事迹。
随后,赵刚一行来到烈士墓碑前,拿起毛巾、洒下白酒、献上鲜花,俯下身子,一丝不苟地擦拭着烈士的墓碑,表达对烈士们的无限怀念。
30年的时间跨度和义务守护,11年的坚持祭奠和动情思念,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长眠于此的战友们和先辈们……
在青海湟源县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曲强强 摄)
青山埋忠魂,翠柏祭英烈。
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青藏路100号的湟源烈士陵园内,埋葬着6名原铁道兵第十师烈士。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中铁二十局祭奠组同志们佩戴党员徽章,神情庄重,将花圈和鲜花整齐摆放在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宣读祭文后,他们向英烈敬献花篮,整理挽联,并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过程简单庄重,却饱含着对永远沉睡在这青山翠柏中的铁道兵先烈们的追思、怀念和崇敬之情。
在青海天峻县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曲强强 摄)
顾不得片刻歇息,祭奠组成员即刻从湟源出发,沿着315国道一路往西,先后抵达了刚察县、天峻县和乌兰县。
得知中铁二十局前来祭奠铁道兵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军事检察院和西宁铁路运输检察院相关负责同志也赶赴现场,与中铁二十局联合开展祭扫活动。
这里安葬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修建青藏铁路牺牲的原铁十师烈士。
数十米高的烈士纪念碑被青藏铁路建设巨型浮雕环抱,远处祁连山皑皑白雪映衬,让现场更显庄严肃穆。
在烈士陵园擦拭墓碑(曲强强 摄)
祭奠组同志们走进松柏青翠的烈士陵园,通过瞻仰烈士纪念碑、擦拭墓碑等方式,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之情。走入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近距离瞻仰先烈们曾经工作的场景和遗物,聆听他们的英勇事迹并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在庄严的党旗下,大家以拳拳之心,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恢宏的誓言在烈士陵园回荡,表达着对党的赤诚忠心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
祭奠的脚步此时此刻也在三秦大地同频共振。
在陕西安康旬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林明锐 摄)
松柏苍翠,绿水环绕。
伴着阵阵细雨,中铁二十局总部及西安片区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工匠劳模代表一行,来到陕西安康的旬阳烈士陵园祭奠在襄渝铁路建设中牺牲的铁道兵第十师烈士及民兵、学兵烈士。
悠悠汉江水,依依青山翠。
步入陵园内,纪念“三线建设”的巨型雕像屹立在松柏之间,白色的纪念碑简朴庄重、巍然矗立。
1970年10月,铁道兵第十师移师陕西安康参加襄渝铁路会战,承担松潭沟至高鼻梁段70多公里的施工任务。千里襄渝线,陕西境内峰峦重叠,交通闭塞,物资匮乏,施工物资输送主要靠铁道兵肩挑背扛……
在这项被称为“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背后,先后有41名原铁道兵第十师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汉江之畔。
一个个荡气回肠的英雄时刻,一幕幕铁路建设的火热场景,一组组催人奋进的拼搏画面……
“从2014年这座烈士陵园建成伊始,中铁二十局每年都会前来祭奠,从未缺席。”陵园的工作人员动情地介绍道。
来到烈士墓前,祭奠组成员细致擦拭着烈士墓碑,庄严地敬上一束束鲜花,大家恭敬地在烈士墓碑前行三鞠躬礼,铭刻在心的记忆不会忘却,最崇高的敬意践行在实干建功的征程中。
英雄不言,山河作证。
无论时代变迁,中铁二十局人始终将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将哀思和追忆化为不懈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动能,传承弘扬好铁道兵精神,在新征程中跑好“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