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苑

最后一课

作者:刘佳 时间:2025-07-28  【字体:

提及“八一”,我心头总先浮现一张黝黑而深刻的脸庞——退休的老铁道兵杨向晖。记忆中最沉的那一笔,是他脱下工装前,为公司新人上的那“最后一课”。作为宣传员,我举着的相机有些沉,似乎也在记录一个时代的交接。

在2023年夏日的入职培训会上,老杨如常地站在台前。桌上摊开的旧册页、发黄的老照片,依旧是他最珍视的“家底”。他指着投影幕布上那些穿越时光的黑白影像,声音低沉而笃定:“瞧,这就是我们根脉的起点,1949年,华东警备第五旅、步兵101师,后来,是英雄的铁道兵第十师……”那些文献在他布满硬茧的手指下簌簌微响,仿佛每翻过一页,就推开一扇通往烽烟硝烟与开山架桥的岁月之门。

同事们常敬重地称他“老铁道兵”“老党员”“老前辈”,每一个称呼背后都叠印着峥嵘往事。而在我心里,还有一个更响亮也更温柔的称谓,镌刻着他的本色:企业精神宣传员。

“我这把年纪,是没法再像当年一样了。”老杨不止一次这样感叹,目光却愈发明亮,“可这企业骨血里的魂不能断啊!我想着,把它,把前人的故事,再清楚、再响亮地讲给后来人听。”这个念头在他心中萦绕,最终在2020年新员工入职培训会的讲堂上,化作了炽热的行动。从那一刻起,他那略显佝偻却执拗的背影,就成了公司新人初入企业的必经风景线,是薪火相传最坚实的桥墩。

他还带着珍藏的那满箱子“宝贝”,走进重庆、蚌埠、西安各项目。他的课堂不止于会议室,工地的板房、轰鸣的施工现场也曾回荡他那不疾不徐却充满力量的讲述。一次,在“中国铁建·登科府”项目营销中心现场,面对年轻的售楼员,他说:“孩子们,别忘了,我们卖的不仅是一间房,更是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脊梁!把这份精气神融到你们的讲解里,就是咱们最好的金字招牌。”在他心里,文化传承不只是讲述历史,更是让这精神在每一个岗位、每一双手中获得新生。

此刻,老杨的“最后一课”又静下来。新入职员工们正屏息望着眼前这位老兵。老杨顿了顿,环视着一张张青春飞扬却也稚嫩茫然的年轻面孔,目光像铁轨般延展向不可见的前方。他微微清了清喉咙:“今天这堂课,对你们,是职业生涯的第一课;但对我,却是在部队、在企业奋斗的最后一课……”

他从衣兜深处,掏出一枚早已磨得温润光亮的旧式铁道兵帽徽,轻轻放在了面前的讲台上。“孩子们,我的使命就此完成了!现在,轮到你们了!”他深深吸了口气,那声音坚定而洪亮,“前方的路不可能都是坦途,但要记住我们血液里的烙印——‘逢山,便敢凿它一个穿堂风!遇水,就立誓架一道惊天虹!’”

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在厅堂里轰然爆发,持久不息。

掌声歇下,讲堂归于一种庄重的寂静。灯光清亮,静静涂抹在空荡的讲台和那枚小小的金属徽记上。我看见前排一位新学员下意识地挺了挺脊背,目光紧紧粘在那徽记上,眼中初生的火焰正在燃烧。

这堂课,是退伍老兵的最后一哨,更是新一代铁建人灵魂里的第一声汽笛长鸣——承载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初心引擎,正向着红旗招展的方向,轰隆驶出,车轮滚滚碾碎未来的每一座崇山峻岭。

集团简介
联系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