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苑

二郎洞的格桑花

——献给“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烈士

作者:王长江 时间:2025-04-28  【字体:

在山东省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一位“拦惊马”舍已救人的英烈,被铁道兵党委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追授“雷锋式的好干部”荣誉称号,他就是梁忠孟。

梁忠孟是铁10师48团副团长。1977年2月12日,他从青海省二郎洞驻地回山东省荣成县家乡探亲,途径青岛市崂山古镇路口时,青岛警备区141医院的一辆马车从他身后驶来。马车一转古镇路口,套骡突然受惊,昂头竖耳,四蹄腾空,狂奔起来。车上的两名驭手亓京武、张景坤被弹抛起来,东倒西歪。他俩死死扳住车闸,紧紧拽住缰绳,连声疾呼:“马惊了,快闪开!”

这时,梁忠孟距惊车约有20米,迅速闪开完全来得及,即使原地不动也危及不着他的安全。可是,前方80米处是古镇路和弯头路的交叉口,行人络绎不绝,眼见车上两名驭手和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梁忠孟不顾个人安危,立即猛转回身,迎着惊马冲上去!

他从马车的右前方冲到套骡的左边,用双手紧紧抓住套骡和笼头,使尽全身气力向后拽。惊马更加发作,拖着梁忠孟向前猛跑,一米、两米、五米、十米,……每一米都是生死的考验。年近五旬,身患多年疾病的梁忠孟危急时刻,无所畏惧,奋不顾身,死死地抓着套骡的笼头不放。

套骡挣扎不过,身子横转,速度减慢下来。可是,正在惊跑的辕马,一头撞在套骡的腰部。套骡再次受惊向前猛窜,将梁忠孟摔倒在地……

受惊的马匹终于停住了,驭手和人民群众脱险了。然而,梁忠孟却不幸被辕马踩踏中头部,造成颅底骨折,脑挫裂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消息迅速传回二郎洞,熟悉梁忠孟的指战员们一下子惊呆了,战友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直到师部为梁忠孟举行追悼大会,大家才知道他是回家探亲,和欧阳海、刘英俊一样舍已救人“拦惊马”而壮烈牺牲的。

1926年4月,梁忠孟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今文登市),1947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17日赴朝,19日,梁忠孟所在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10师,每天冒着敌机狂轰乱炸,和战友们先后承担抢修龟(城)殷(山)和墨时里至球场铁路干线,同年11月8日奉命回国,移防陕西咸阳。1954年5月,梁忠孟所在的部队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第10师。 这时,团首长考虑他年已28岁,从军7年,从朝鲜回来的战士大部分转业回家结婚生子,可是,国家正在搞铁路建设,梁忠孟有一技之长,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首长舍不得他离开部队,与他谈话时,他说:“我是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为国家铁路建设干一辈子!”                        

1954年7月至1958年1月,梁忠孟随铁10师奉命南下,转战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优良传统,突击修建了具有战备意义的黎湛铁路、鹰潭铁路和兰铜铁路专用线。巩固了东南沿海万里海防,并为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新安江水电站提供了交通运输条件。

1958年3月,梁忠孟又随铁10师挥师西北,驻防甘肃省酒泉地区。在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巴丹吉林沙漠,修建中国第一条——清绿军事专用线。该线长240.65公里,站线25.36公里。这是铁10师第一次独家完成的大型铁路工程,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  

1959年3月,铁10师一上青藏线,担负泉吉峡东—格尔木—纳赤台段278.4公里线路施工任务。因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紧缺,物资匮乏,梁忠孟利用休息时间,挖野菜、打獭兔,想尽办法给战友们改善生活。1960年11月,工程奉命停建。铁10师转入开荒种地,在东北嫩江、青海布哈河、河北雄县、山东烟台等地大搞农副业生产。

1963年初,梁忠孟所在的铁10师率48团二上高原,承建海晏至克土段干线。为掌握工程进度和解决施工难题,他还主动到基层蹲点,由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部队首长和战友劝他到海拔较低的师医院住院治疗。但他却不愿下山,只在团卫生队住了20天,便毅然返回工地,硬是不愿从海拔3600米施工一线后退一步,直到完成修建任务。                 

梁忠孟先后参加了鹰厦、成昆、青藏等9条铁路的修建,这是铁道兵修建的最著名的几条铁路线,也是最艰苦的几条铁路线。作为一线施工的指挥者,梁忠孟冲在前、干在前,年年如此,月月如此。从一个普通战士已升为48团营长。1964年9月,梁忠孟所在的铁10师率48团承建成昆铁路重难点工程一一赵坪1号隧道任务。面对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工程线路大部分沿大渡河蜿蜒而上,山高坡陡,谷深壁峭,流急滩险,桥隧相连,施工难度极大。梁忠孟组织突击队,在峭壁上开挖横洞,增加作业面。在一次隧道大塌方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和战士一起把卡在石缝中的一位战士救出,创造了月凿洞254米的优异成绩。

1971年,梁忠孟担任副团长后,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但工作丝毫不懈息。1974年3月4日,铁10师奉命三上青藏线,担负哈尔盖至连湖段396.19公里的铁路修建任务。师、团首长考虑他身体状况不适宜到青藏高原工作,让他留守后方基地。但他心系祖国西部铁路建设,坚决请缨投入新线战斗。到青海后,他不顾严重的高原反应,在15天内跑遍了全团的每一个连队和工地。沿途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如高原上的璀璨明珠,绽放着绚烂而顽强的美丽,它不仅代表着藏族人民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也象征着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强不屈,不被外界困难和逆境所打败,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铁10师48团每年接收从祖国四面八方来的新兵,梁忠孟利用休息时间到“营房”与新兵谈心。所谓“营房”,又称地窝子。因高原冬天极其寒冷,铁10师48团在二郎洞以连、营或科、处为单位,按规划在地下两米挖数十米长,数米宽的壕沟。上面支撑着钢板,覆盖厚厚的土层,门口有一个烧煤的大炉子,通上长长的暖气管,即使外面在零下三四十度,里面也是暖如春天。他亲切问新兵冷不冷,生活习惯不习惯,有没有困难,就像父辈一般给予新兵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

梁忠孟生活艰苦朴素,多年来依然像战争年代那样,衣服、鞋子破了补了又补,还自备一套修鞋工具针线包,不仅自己用,更多的是为战士缝补。他深知,铁道兵四海为家,风餐露宿,施工现场,看到战士们凿山洞、打炮眼、架大桥、铺石子、抬钢轨,有的衣服烂了、鞋子破了,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给战士们缝缝补补。他关心战士的成长,经常同战士谈心,手把手教战士学军事、学施工技术。他不谋私利,不搞特权,与战士同甘共苦,即使身患多种疾病,也从不要求特殊照顾。

梁忠孟三上“青藏线”,见证了铁10师在建设铁路上的履迹。他入伍30年,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士兵,不图名,不图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没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每次接受修建铁路任务,施工现场看到他瘦弱疲惫的身影,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入伍30年,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是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为国家铁路建设干一辈子” 的初心使命 ,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忠诚担当的高尚品格。  

梁忠孟牺牲后,铁10师机关组成学习梁忠孟指导小组下到所属各单位打着向英雄学习的横幅,深入到基层连队,深入到厂矿牧区,学习、座谈与歌颂我们身边的英雄梁忠孟。所属各单位则纷纷表示以大张旗鼓学习“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以“勤奋工作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为动力,强力推动部门“上进度、上产量、上质量、保安全”的大比武活动。

1977年初夏,正是高原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一片连着一片,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画卷,梁忠孟生前所在铁10师官兵们夹道欢迎英雄妻子的队伍中,文工团艺术家们唱起了英雄赞歌: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声,歌唱英雄梁忠孟,大海扬波作和声......

英雄的妻子手捧鲜花,不停地向战士们招手致谢。当首长问她有什么要求时,她说,梁忠孟热爱祖国、热爱铁道兵、热爱铁路建设事业,如果可能将小儿子梁桂平留下,让他接过老梁的旗帜继续为铁道兵修建铁路做贡献。

哦,这就是英雄的妻子,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年沂蒙红嫂、六姐妹、解放战争的车轮滚滚。正如陈毅元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奥秘:“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无限支持和无私奉献。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啊,那高原上的格桑花哟!

集团简介
联系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