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苑 |
山城夏日
在来重庆之前,我总怀疑网友们的那句“重庆没有春秋,过了冬天就入夏”。当真切感受过后我才发现,还处在四五月份的山城重庆,独属于它的夏日早已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
重庆的夏天是从阳光开始的。当第一缕晨光攀上南山的崖壁,整座城市便像被浇了一层融化的金色糖浆,连嘉陵江的波纹里都浮动着碎钻般的光粒。“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就像山城此刻的夏日,正用它独有的炽热与苍茫,在钢筋水泥与青山绿水间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生命诗篇。
阳光在楼宇间穿梭时总带着股蛮劲。解放碑的玻璃幕墙把日光切割成无数锋利的碎片,落在步行街上便成了跳动的火屑,行人的凉鞋踩上去,仿佛能听见鞋底与地面亲昵又灼痛的私语。长江索道的缆车厢在两座摩天大楼间摇晃,金属支架被晒得发烫,连缆绳都像是被抽干了水分的琴弦,在江风里发出嘶哑的颤音。但总有地方能让阳光慢下来,比如黄桷树下的老茶馆,竹椅上的茶客把草帽扣在脸上,阳光便从树叶的缝隙里漏成斑驳的铜钱,叮叮当当掉在粗陶茶碗里,惊起几丝若有若无的茶烟。
山城的地势总让目光有了层次。站在鹅岭二厂的天台望去,长江与嘉陵江在远处交汇,像两条被晒得发亮的金腰带,缠绕着渝中半岛这个巨大的琥珀。楼宇顺着山势层层叠叠,新修的玻璃幕墙写字楼与老旧的吊脚楼比邻而居,前者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后者则披着岁月的包浆,在热浪中泛着温暖的木色。有穿堂风从两栋楼之间的狭缝里挤进来,带着火锅底料的醇厚与小面的辛辣,让整个城市的气味都有了烟火气的层次。
车流是流动的音符,在立体的城市路网中谱写着夏日的狂想曲。黄花园大桥上的车灯在正午的强光里显得有些苍白,像一串被晒褪色的珍珠,沿着桥面蜿蜒前行。轨道李子坝站的列车从居民楼里穿堂而过,金属与铁轨的撞击声在闷热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脆,车厢玻璃上倒映着站台上打盹的老人,他们的蒲扇在腿边划出慵懒的弧线,把时间都扇得慢了半拍。而在南坪的地下通道里,卖冰粉的嬢嬢推着小车缓缓前行,玻璃罐里的红糖水在LED灯的映照下泛着诱人的光泽,仿佛是从山城夏日的酷热里提炼出的甜蜜琥珀。
生活总带着些粗粝的温柔,就像这山城的夏天,炽热里藏着阴凉,喧嚣中透着宁静。在十八梯的老街区,青石板被晒得发烫,卖凉糕的婆婆坐在石阶上,用竹筷敲着瓷碗,叮叮当当的声音引来了几个浑身是汗的孩子。他们蹲在地上,捧着比脸还大的瓷碗,凉糕上的红糖水顺着下巴流进脖子,却顾不上擦,只是专注地用勺子挖着那层凝结着水珠的米糕,仿佛在挖掘夏日里最清凉的秘密。
傍晚的阳光开始变得醇厚,像打翻的蜂蜜,流淌在洪崖洞的飞檐上。吊脚楼的灯笼还未亮起,阴影里的木柱却已染上了暖金色的边,仿佛是时光给老建筑描上的金边。长江上的渡轮拉响了归航的汽笛,惊起几只在江面上盘旋的白鹭,它们的翅膀掠过水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让原本燥热的夏日傍晚有了一丝清凉的诗意。
重庆的夏天是立体的,也是多味的。它用阳光书写着城市的轮廓,用汗水浸泡着生活的滋味,用山水勾勒着时光的刻度。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歌乐山的背后,整座城市便亮起了万家灯火,像散落的星辰,点缀在山峦与河流之间,而那些在夏日里发生的故事,也便随着这灯火,在山城的每个角落,继续温暖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