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苑

铁轨上的二十年

作者:张珊珊 时间:2025-05-06  【字体:

在绵延万里的铁路脉络间,总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以专业为盾、以坚守为剑,为钢铁巨龙的安全驰骋筑起牢不可破的屏障。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让我们走进铁道信号工程师闫雷雷的二十年征程,聆听他与铁轨交织的青春史诗,感受那份镌刻在钢轨上的责任与信仰。

青涩

2004年的春天,怀揣着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证书的闫雷雷,如同一台亟待校准的精密仪器,带着忐忑与憧憬,踏入了中铁二十局电务工程处,自此与铁轨结下了不解之缘。南疆铁路的电缆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首座熔炉,在那里,炎炎烈日将电缆烤得滚烫,暴雨倾盆时,他和同事们只能蜷缩在泥泞中奋力敷设电缆。泥浆沾满裤腿,汗水与雨水模糊了双眼,却浇不灭他心中对这份事业的热忱。

师傅那句“信号是列车的眼睛,联锁电路容不得0.1毫米的误差”,如同一记重锤,深深烙印在他心间,也为他的职业道路点亮了明灯。从西延线道岔联锁参数的精细调试,到大包铁路区间信号机编码的严谨校验,无数个深夜,万用表的蜂鸣声与翻阅图纸的沙沙声交织成奋斗的乐章。当晨曦穿透调试室的窗户,看到联锁表上整齐亮起的绿色指示灯,那种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带来的喜悦,远比任何荣誉更令人心潮澎湃。

淬炼

二十年时光流转,闫雷雷与铁轨共同丈量着祖国的壮美山河。在南疆铁路的戈壁滩上,沙尘暴呼啸而过,砂砾如子弹般击打着安全帽,他和团队精心打造的信号机,却能在12级狂风中岿然不动,精准指挥列车通行;在玉铁沿海地区,面对盐雾对设备的无情侵蚀,他们创新采用无卤阻燃防白蚁电缆,成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在集通铁路的极寒天地间,即便零下30℃的低温冻得手指失去知觉,他依然坚守岗位,圆满完成联锁电路的低温测试任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瓮马铁路全电子联锁系统建设中,他带领团队实现了“零误差”开通的壮举。当联锁机的蓝色指示灯如璀璨星河般点亮调度室,闫雷雷深刻领略到技术创新的强大力量。随着岁月的沉淀,他从技术员成长为项目书记,这一角色的转变让他深知,铁路建设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传承。

热爱

有人问闫雷雷:“二十年如一日与信号机、轨道电路相伴,难道不会感到疲惫吗?”在他眼中,每一条新建的铁路线都仿佛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与希望。技术的不断革新,让这份看似重复的工作充满了探索的魅力。而他在无数日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如今已化作年轻同事手中的实用案例集,实现着技术与精神的薪火相传,正如当年师父毫无保留地将智慧传授给他一样。

使命

站在“五四”青年节的时间坐标上回望,镜中的白发已悄然爬上闫雷雷的鬓角。然而,每当听到自己参与建设的线路上传来列车的鸣笛声,他的内心依然会涌起澎湃的激情。这二十年,他不仅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跟跑到领跑的伟大跨越,更亲历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他深情寄语年轻同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但唯有责任能让热爱生根发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即便智能机器人参与到设备巡检中,信号系统里跃动的电流,永远需要炽热的匠心去守护;铁轨延伸的方向,永远需要执着的脚步去丈量。因为每一趟平安抵达的列车背后,都凝聚着无数铁路建设者的坚守与信仰,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传奇。


集团简介
联系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